为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强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按照《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9〕1558号)、山东省发改委等六部门《关于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鲁发改社会〔2019〕1016号)和滨州市《关于公布滨州市入选山东省入选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入库名单的通知》(滨发改社会〔2020〕234号)等文件精神,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多年来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深化产教融合,致力做好带头引领作用,以谋求企校生三方共赢,为社会创造更大贡献。
2020年,愉悦家纺凭借多年来在校企合作工作中的丰富经验、工作成效和业绩,经地方推荐、专家严格评审及政府公示,有幸成为山东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入库培育企业。为不辜负社会的信任,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社会作为企业发展进步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将产教融合工作做细做实,现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2020年至2023年)规划如下。
一、发展思路
未来三年的时间里,愉悦家纺将进一步巩固以往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通过校企产教融合建设,着力打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建设和和谐校企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着力解决制约校企合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坚持校企合作方针,创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与体制,努力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校企文化互补、校企管理互通的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大幅度提高学校办学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使校企业合作实力更强,特色更加鲜明,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升,成为我国桑蚕茧丝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为全省及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合作院校选择
以纺织印染为主要优势学科的大学及职业技能院校,为我公司校企合作优先选择对象。本次产教融合企业联合申报学校为青岛大学和江南大学。
公司先后与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学院、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青岛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内外10余所高校合作,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重点研发计划、省科技计划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指导性计划等。并成立产品研发设计平台,吸纳国际研发设计人才百余人,已拥有4位院士、60余位国内外知名教授加入愉悦家纺智库(已有600多名科研人员),为研发创新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三、预期目标
(一)通过校企合作中的定向人才培养机制、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平台、校企互聘、同教同学等形式,拓宽企业各类人才的视野,促进企业自我研发能力的提高,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整体影响力。
(二)通过校企合作中“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以企业为培训责任主体,以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及职业素养为主要培养内容,通过企校双师、弹性学制等制度保障,培养一批品德高尚、技能精湛、身心健康、企业急需的纺织印染专业技能型人才。
(三)通过校企合作中的“成人教育”“开放教育”等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和学历水平,计划每年通过青岛大学培训10-20名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
(四)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引进更多的优秀的,与需求相符且专业对口的学生提前进入公司实习,让实习学生提前了解岗位工作内容、企业文化,增进企业认同感,增加实习学生保留率,同时缩短公司新员工培训周期及培训成本,亦可缓解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问题。
四、合作内容及方式
与各大高校合作内容及方式,初步确定有:举办创新大赛、定向人才培养、合作办学、科研项目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学术交流等方面,随着合作的加深和需要,可拓展更深层次的合作领域。
(一)创新大赛
高校学生是一个开放、创造创新力强的群体,有很多想法可以应用到公司产品设计中,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可以在选定的高校举办创新大赛。
公司提供竞赛题目,亦可由学校及实习学生依据企业需要和急待解决的难题作为创新大赛选题,校方组织竞赛,公司派技术专家配合校方老师对参赛学生进行竞赛指导,双师指导的模式拓展了公司的产品设计思路,对公司在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影响力也得到全面提高。
(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公司的龙头企业作用,增进新时期产教两界的“相识相知”,夯实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建立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根据订单班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共同制定完成学生实习实训计划实施和安排;企方依据教学要求接受订单班学生观摩、操作、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并配合教学计划为订单班学生提供设备、场地、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关注参与订单培养学生的外部论证,实现培养内容的社会适应性和合作岗位针对性的充分兼顾与融合,在满足本企业合作岗位要求外,避免学生形成培养内容的针对性太强而知能面过窄,从而导致学生进岗后的转岗困难。
(三)新型学徒制培养
学校参与企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长期培养从事作专业技术和生产设备操的合格岗位工人,并按培训结果发放相应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采用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以企业为培训责任主体,以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及职业素养为主要培养内容,通过企校双师、弹性学制等制度保障,培养一批品德高尚、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四)科研项目合作
充分借用江南大学的师资、纺织工程的专业、科研基地等研发平台及社会影响力的优势,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科研合作:
1.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及课题的联合申报;
2.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共同研究开发及在制产品难题的攻关。
(五)共建研发平台
与青岛大学共同成立课题组,合作完成课题的技术研发。基于其研发优势,以研发中心为平台,注册商标,通过工艺流程再造和优化、技术设备改进和升级、管理检测精益化和新产品开发及相关基础研究,打造具有愉悦品牌特征的家纺产品。
(六)学术交流
借用合作高校的国内外影响力,有选择的参与合作高校组织及举办的专家培训、进修学习及技术研讨活动等,以推广我公司产品、寻求新的客户或新的发展机会、拓展技术开发思路。
(七)校企深度融合
实施校企深度融合,即:课程标准与企业标准融合,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融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融合,学生与企业员工融合,学校评价标准与企业评价标准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加强校企协同“双师”队伍建设,聚焦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发展;企业每年定期接收校方派遣的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来企参观、挂职、调研,培养“双师”队伍;同时企业每年定期派遣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到校方挂职锻炼,参与校方的管理、教学工作;通过“领军人才”培养、“名师团队”建设和在企业开设教师工作室等试点项目和试点工程,与学校协同创新,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切实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全面提升产教融合水平。
校企双方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校方在企方挂牌设立“校外实验实训基地”,企业在校方挂牌设立相应的“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校方借助继续教育、职业资格培训等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按照企业要求,为企业员工学历提升、技能鉴定、岗前培训等提供条件。
校企共同协商确定宣传形式、范围及内容,宣传内容客观、真实,以求双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八)与企业、行业及地方政府的紧密结合
联合行业骨干企业和主要高职院校,共同开展行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其中包括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等。加快先进制造领域技术标准向人才培养标准的转化、融通;牵头搭建具有行业特色的产教协同发展平台,让行业企业和院校展示、交流新技术和新装备,聚焦纺织印染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需求,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比如,与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建“智能制造”、“绿色纺织”等产教融合科创基地,集成教育教学、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等功能,强化对区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纺织印染人才培养的辐射带动作用。
积极探索适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特征、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产学研立体推进,开展宽口径合作,多样化合作,深层次合作,实现学校和行业协会、企业及地方政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专业、共同设置岗位课程,联合编写校企合作教材,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增强办学实习,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争取政策支持
在现有一系列政策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建立企业与学院共赢长效机制,合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
(二)健全组织机构
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各对应部门负责人为工作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立项、实施和协调管理等工作,确保规划目标和责任的顺利落实。
(三)完善制度保障
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下,研究制定《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章和制度,将产教融合与校企业合作相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工作的程序、内容、进度安排、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按照工作规划要求,具体落实任务和责任人,并纳入绩效考核,严格按照各阶段进展情况。使工作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记录、有考核、有奖惩。
(四)规范工作流程
进一步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流程,完善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保障学生、企业、学校的合法权益。在产教融合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新型学徒制”、“订单班”学生招聘难,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企业师资队伍急需进一步加强;企业受疫情和国际环境影响订单不稳等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但是企业有信心、有能力将产教融合相关工作做严、做细、做实,不断开创产教融合新高度。